用好科技创新债券功能 深交所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5月7日,深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包括进一步拓宽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简化信息披露安排及申报文件签章,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举措将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完善规则要求
丰富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措施
具体来看,《通知》在继续支持科技创新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拓宽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
其中,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通知》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依法运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在简化信息披露安排及申报文件签章方面,《通知》简化科技创新债券信息披露安排,还简化申报文件签章,包括对董监高书面确认意见和审计机构声明页简化签章要求。
在完善配套支持机制方面,《通知》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债券融资审核“绿色通道”,对科技创新债券的申报和发行适用“即报即审”的“绿色通道”,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参照适用知名成熟发行人优化安排,提升科创债审核注册效率;鼓励发行人创新设计债券条款,包括支持发行条款创新和担保方式创新;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做市等交易机制安排,支持科技创新债券质押融资、折扣系数适当上浮,并适度降低科技创新债券纳入基准做市券门槛,鼓励证券公司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承销与做市报价联动服务;引导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入,支持开发专项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资管产品,鼓励开发科技创新债券类ETF,支持长期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及科技创新债券相关产品的配置;降低科技创新债券交易结算成本,继续免收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认购经手费等费用,配合中国结算落实科技创新债券登记费等的费用免收工作。
激发市场活力
助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职责使命。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深交所坚持将支持科技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截至目前,深市科技创新固收产品发行规模超2200亿元,有效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近年来落地多个典型发债项目。
2024年1月,TCL科技在深交所发行规模15亿元、票面利率2.64%的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公司债券。这是全国首只民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公司债券,也是深交所首单民营企业做市基准券。2024年4月及7月,深交所继续支持TCL科技发行3只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公司债券,4只债券合计融资5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据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介绍,公司2024年于深交所发行10亿元科创债,认购倍数达3.55倍,票面利率2.80%,创2015年公司债改革以来AAA级民营企业发行同期限公司债券票面利率最低。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债券的成功发行有助于发行人把握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机遇,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数字化推动效率变革、低碳化引领绿色转型方面获得长效动力。
2024年5月,鞍钢矿业成功发行我国铁矿行业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为3+2年期,票面利率为2.35%。据了解,鞍钢矿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公司多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公司将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大幅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2025年3月,蓝焰控股成功在深交所完成了公司2025年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的发行工作。该期债券发行规模为5亿元,债券期限为2+3年期,票面利率为2.40%,该期债券利率创全国无担保AA小公募产业债历史新低。经过20余年发展,蓝焰控股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形成了从资源勘查、工程设计、钻井压裂、气井运营到煤层气运输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煤层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年销售气量达10亿立方米。
据悉,深交所接下来将进一步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充分用好科技创新债券功能,继续完善精准支持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产品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优化资金链,持续提升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资金高效流入科技与创新领域,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助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