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长线资金入市超2000亿!险资长投试点从1.0到3.0,如何选股?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5月05月20日 浏览量:76724

 金融市场正在举全力开启“护盘”行动,中长期资金理当成为定海神针,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在加速落地,已从1.0阶段步入3.0阶段。

今年中长线资金入市超2000亿!险资长投试点从1.0到3.0,如何选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19日,有媒体从业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新华保险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华保险拟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三期,并最终于5月13日获得批复。

就在几天前,中国人寿一方也表示,5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国寿资产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国寿资产拟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三期。

这意味着,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已连续参与设立了三期鸿鹄基金,也见证着这一轮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改革从第一批到第三批。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话音刚落不久,第三批试点投资已处于开启模式。加上此前两期获批额度,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批复总额超过2000亿元,将增至2220亿元。

关于中长期投资入市,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给出一个数据,那就是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上述两个“超过2000亿元”的数字显然并不相同。在本轮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浪潮中,保险资金坚定地发挥着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作用,扮演好“耐心资本”的角色,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些资金如何入市选股?

国寿新华三次参与试点

为了响应长期资金入市号召,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手合作的三期鸿鹄基金,见证了我国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过程。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最早开始于2023年10月,当时,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了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也就是鸿鹄基金一期项目。

鸿鹄基金一期究竟买了哪些股票?Wind显示,鸿鹄志远目前重仓了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以及中国电信3只兼具高股息以及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等特点的A股股票。

而根据上述三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财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鸿鹄基金一期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相比去年末增持约0.14亿股,期末持股市值为42.9亿元;持有陕西煤业1.16亿股,相比去年末增持0.15亿股,期末持股市值超23亿元;持有中国电信7.62亿股,相较于去年末持股数量不变,一季度末持股市值为59.8亿元。

鸿鹄基金二期则于今年3月获批,规模200亿元,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100亿元发起设立,这是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私募证券基金。

鸿鹄基金二期的投资标的更为明确,根据公告,鸿鹄基金二期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标的公司应当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相适应。

从中国人寿获悉,鸿鹄基金三期将一以贯之地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及方案框架,坚持保险资金长期资本属性,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看待资本市场大势,投资并长期持有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且具备良好股息回报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进一步减少股价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促进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第二批和第三批尚未公布投资哪些股票,但从选择标准也大约看出端倪。

从500亿到超2000亿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第三期鸿鹄基金获批,向市场释放信号: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在加速落地中。

今年以来,在政策层和监管层的鼓励下,险资入市的步伐不断加快。1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批复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和相关资管子公司成立规模达520亿元的契约制基金。3月,金融监管总局再次批复包括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合计规模为600亿元的长期投资试点。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还表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稳市力度,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综合以上数据,截至目前,在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上,金融监管总局合计批复总额将达2220亿元。

除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其他险企也在积极争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资格。如中邮保险资管相关人士近期对媒体表示,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发挥险资长期资本优势的有益尝试,获批后将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发挥耐心资本引领作用。

在华西证券看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再扩容600亿元,将直接为资本市场引入中长期增量资金,增强市场稳定性。同时,有助于引导险资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并缓解险企偿付压力与会计波动约束,推动“长钱长投”机制深化,实现险资增值与市场稳健“双赢”。

而李云泽宣布的其他两条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也将打开险资注入资本市场的新闸口。

国金证券预计,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将缓释股票持仓高的险企的偿付能力压力,打开险资入市空间,加快险资入市进程。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资金约6000亿―8000亿元,其中高股息3000亿―4000亿元。在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以股息补票息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未来高股息是权益配置的重要方向,资金来源一是增配权益中高股息的规模,二是存量权益中高股息的占比将提升,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约3000亿―4000亿元。

市场需要资金,更需要信心

近期,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向市场释放强有力信号。

除了李云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降准降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潘功胜表示,未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各项工具使用效果,还可以扩大工具规模、完善工具政策要素,或者创设新的政策工具。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全力巩固市场维稳向好的势头,动态完善应对各类外部风险攻击的工作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抓紧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主渠道作用。

5月19日,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从全球来看,在稳定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更加稳健的中国经济和更有韧性的A股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资机遇。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反映出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这些发言,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和有力部署。

从外部环境来看,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关税战2.0版本,特别是今年4月初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虽然“对等关税”已在5月初被宣布暂缓,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税战仍未画上句号。中国政府一揽子稳市“组合拳”迅速推出,亦反映了护航中国金融市场。而保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盈利能力和自身业务的精进上,更体现在其发挥社会“稳定器”和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保新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思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