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ABS开启融资新范式

发表于:2025月11月21日 浏览量:37842

  作为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从资源化、资产化到资本化的价值进阶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今年以来,这一价值转化链条迎来关键突破——数据资产ABS(资产支持)从首发“破冰”到接连落地,不仅让的金融化变现路径更加清晰,更打通了数据价值向资本市场传导的标准化通道。

数据资产ABS开启融资新范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产品——“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成功发行以来,市场对数据资本化的探索持续深化。

数据资产ABS开启融资新范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7单数据资产(含赋能型)ABS产品成功发行,发行规模合计达24.90亿元。从目前已落地的产品实践来看,主要分为数据资产ABS(4单)与数据资产赋能ABS两大类(3单)。

  从底层资产类型看,产品覆盖融资租赁债权、企业应收账款、、基础设施收费及信托受益权等多元场景,充分展现出数据要素与传统金融资产的融合创新潜力。

  其中,数据资产ABS是指以数据资产本身产生的稳定、可预测现金流作为底层偿付来源,通过结构化设计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核心在于数据资产直接成为产品的收益创造主体;数据资产赋能ABS则是指将数据要素作为增信或赋能手段,嵌入传统债权、知识产权等基础资产的运营流程,通过数据赋能提升基础资产的现金流稳定性与定价效率,进而依托优化后的基础资产发行的ABS产品。两者虽在底层资产逻辑、收益来源路径上存在本质差异,但均为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的重要实践。

  从参与主体来看,国有企业凭借数据资源禀赋与合规运营优势,成为数据资产ABS市场的核心发起力量。上述7单已落地项目中,国有企业作为原始权益人的占比达71.4%(5单),剩余2单分别由民营企业(1单)与公共企业(1单)主导发行,呈现出“国企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参与格局。

  这一多元参与态势的背后,凸显了数据资产ABS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中的积极价值。从发行成本来看,数据显示,上述7单项目的平均票面利率为2.04%,显著低于同期中小企业传统贷款平均利率。

  中证鹏元结构融资评级部副总经理汤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资产ABS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合规化治理与结构化设计,将原本沉淀的优质数据转化为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标准化底层资产,这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轻资产主体开辟了全新融资渠道。此类产品不仅对科技企业及数据密集型行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引导企业更系统地规划、运营数据资产与知识产权类资产,更搭建了资本与科技创新领域的高效对接桥梁,为社会资金有序流入相关行业提供了规范化的资本通道,助力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行业痛点。

  对于市场生态而言,数据资产ABS的规模化落地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品类,为理财、资金等稳健型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的优质标的,更倒逼、估值、合规等基础制度加快完善。

  受访专家表示,数据资产ABS的密集落地在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营层面具有多重意义,但当前仍面临基础资产界定与权属确权模糊、估值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业务模式单一及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当前数据资产ABS的核心痛点还在于收益模式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不足。”汤军称,一方面,部分产品的数据赋能效果尚未形成可持续的现金流闭环,数据对收益的贡献度难以精准量化;另一方面,数据资产的价值受技术迭代、场景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底层资产现金流波动,进而影响产品收益的稳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的配置热情。

  未来要推动数据资产ABS规模化发展,仍需多维度协同发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建议,一是政策兼顾激励与约束。“重应用、轻权属”有利于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但在鼓励数据应用的同时,要对个人数据隐私提供有力保护;二是技术赋能价值发现。通过信息技术追踪数据应用和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其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有客观真实的把握;三是产品设计匹配风险偏好。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应用场景和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都不一样,可以据此分成不同的层级对应各类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